【兩會光明視角】
二十四節氣倒計時、折柳送別的浪漫表達、“一朵雪花”的故事講述、“天人合一”的哲學理念……這個冬天,全球數十億人分享北京冬奧會帶來的喜悅、感動、溫暖、希望,世界看到了一個陽光、富強、開放的中國。
文化自信是更基礎、更廣泛、更深厚的自信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:“文化是一個國家、一個民族的靈魂。文化興國運興,文化強民族強。”
傳統文化煥發新活力
穿漢服逛故宮,賞櫻花買文創;腳踩國產運動鞋,手持國產手機;聽古風歌曲,追傳統詩劇……
國潮復興,國貨崛起,近年來“中國風”勁吹。調查數據顯示,近10年“國潮”的搜索熱度上漲超500%,2021年國貨市場關注度為“洋貨”的3倍。
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,讓深厚的傳統文化活起來,展現出強大的活力和魅力。
“優秀傳統文化是文化自信的基石。”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校長張政文委員說,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日益融入日常生活,是對文化自信的最好詮釋。
中央黨校(國家行政學院)教授韓慶祥委員說:“新中國成立70多年來,中華民族實現了從站起來、富起來到強起來的歷史性飛躍,中國的文化自信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。”
2021年,我們隆重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,制定黨的第三個歷史決議;我們如期打贏脫貧攻堅戰,困擾中華民族幾千年的絕對貧困問題得到歷史性解決。
東北師范大學黨委書記楊曉慧委員感慨:“撫今追昔,中國人民的志氣更高,骨氣更硬,底氣更足。中國人民對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開創的道路、制度和文化充滿了信心,對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的認識不斷深化,中華大地上激蕩著無比充盈的文化自信。”
提振中國人民的精氣神
一座座新房鱗次櫛比,一條條街道整齊寬敞,一張張笑臉質樸憨厚……西海固人將“不具備人類生存的基本條件”的地方打造成了脫貧樣板。
“脫貧攻堅讓無數貧困群眾的生活大變樣,也讓我們明白了改變命運的機會掌握在自己手中。”寧夏回族自治區吳忠市紅寺堡區農民作家馬慧娟代表說,“現在村民的勁頭一個比一個足,從前不識字的村民主動要求跟著文化協管員學寫字哩。”
脫貧攻堅改變了億萬人的精神世界,形成了偉大的脫貧攻堅精神。
從“兩彈一星”精神、焦裕祿精神、載人航天精神到脫貧攻堅精神,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不斷豐富。
2021年,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,我們如期打贏脫貧攻堅戰,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、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,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、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新征程,黨和國家各項事業取得新的重大成就,“十四五”實現良好開局。
中國社會科學院政治學研究所所長張樹華委員說:“這大大增強了我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,有力提振了中國人民的精氣神,鼓舞了中國人民的斗志,更加堅定了我們的文化自信,是我們奮發有為的力量源泉。”
“請黨放心、強國有我”“清澈的愛、只為中國”“奮進新征程、建功新時代”……響徹天空的青春誓言背后,磅礴的奮進力量不斷凝聚。
在文化自強中走向復興
2021年,電視劇《覺醒年代》熱播,“這盛世如你所愿”的彈幕滿屏;電影《長津湖》一路刷新多項中國影史紀錄,觀眾紛紛自發致敬抗美援朝英雄。人們在紅色影視作品中,重溫歷史記憶,感悟家國情懷,凝聚精神力量。
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、一個民族發展中最基本、最深沉、最持久的力量。
“沒有高度文化自信、沒有文化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。”全國政協常委、《文史哲》雜志主編王學典說,文化自信是中國夢的基礎和支撐,中國夢必須奠基在文化自信上。
中央黨校(國家行政學院)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張占斌委員認為,新時代堅定文化自信,要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,自信自強、守正創新,賦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新的時代內涵、表現形式和生命活力。
“不斷增強做中國人的志氣、骨氣、底氣,我們在創作中要深刻理解并主動踐行這一理念。”廣東粵劇院黨委書記、院長曾小敏代表說,廣東粵劇院近年來持續發力,將《紅頭巾》《譙國夫人》系列劇目和粵劇藝術巡演推向全國。
在新的征程上,我們要持續增強文化自覺,堅定文化自信,積極投身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。
站立在960萬平方公里的廣袤土地上,吸吮著中華民族漫長奮斗積累的文化養分,擁有14億多中國人民聚合的磅礴之力。我們走自己的路,具有無比廣闊的舞臺,具有無比深厚的歷史底蘊,具有無比強大的前進定力。
聽!山長水闊間,無數回響正在匯集,是雄渾的音調,是復興的節拍。